- 科室介紹
- 神經內科
- 光療法與靜脈雷射 - 現代醫療的新選擇
光療法與靜脈雷射 - 現代醫療的新選擇
靜脈雷射,是利用低能量雷射進行治療的方法。最早在二十世紀初的德國開始研究,目前在台灣各大醫療院所都已經相當普及。
靜脈雷射的原理,是透過注射或貼片將雷射光能量引入血液,刺激紅血球提高其變形能力,使紅血球能穿過狹小血管,並攜帶更多氧氣,能提高睡眠品質。靜脈雷射也能降低血小板凝集,減少血管栓塞的風險。同時激活白血球和粒線體,提升免疫功能並緩解疼痛。
靜脈雷射的進行過程
本院的靜脈雷射使用波長為660-880nm的雷射紅光,透過貼片固定在手背或腳背上,能量會透過皮膚表淺的靜脈進入人體。治療全程無需麻醉,患者不會感到明顯不適。每次療程約60分鐘,施打的雷射能量需要根據疾病調整和個人狀況調整,並非愈強愈好。
靜脈雷射的適用對象
靜脈雷射適用於中風、睡眠障礙、自律神經失調、纖維肌痛症患者。在中風治療中,靜脈雷射若能結合「經顱磁刺激 (TMS)」,能達到更好效果,使患者的康復過程更加順利。
其他適應症包括促進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改善免疫力等等。建議與醫師諮詢,制定個人治療計劃,以達到最佳療效。
靜脈雷射的注意事項
靜脈雷射治療前需評估風險。如孕期中、凝血功能異常者、對光療過敏者、甲狀腺失調者、有癲癇病史者、急性發炎發燒者、以及裝有心臟節律器者需避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