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獲第21屆「有庠科技獎」 生技醫藥傑出表現有目共睹
(▲第21屆有庠科技講座得主名單,點此看完整名單。)
安南醫院研究副院長蘇冠賓榮獲第21屆「有庠科技獎」,為「生技醫藥」領域之有庠科技講座得主,與其他四位「奈米科技」、「資通訊科技」、「光電科技」及「綠色科技」領域的頂尖學者共獲殊榮。此一獎項頒予各特定領域擁有傑出表現,且任職國內各大學院校之正教授、或研究機構之研究人員,同時在大學院校任職正教授者(上述大學院校不含技術學院)。
有庠基金會為少數國科會核可的民間科技基金會,為紀念遠東集團創辦人徐有庠對科技創新的重視及貢獻,自2002年起,每年定期舉辦「有庠科技獎」,除透過獎勵表彰台灣科技的卓越人才外,亦希望更多科研人才與社會資源能投入於重要科技領域;其中,「有庠科技講座」為表揚新興科技領域傑出貢獻人士,由有庠基金會聘任國內大學院校之正教授,獲聘者給予獎座乙座及榮譽酬金。
進一步剖析蘇冠賓副院長獲獎原因,除身兼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身心介面研究中心 (MBI-Lab)主持人,更是國際知名的營養精神醫學先驅,致力從事腦醫學轉譯研究,結合臨床及基礎實驗,發展憂鬱症的不飽和脂肪酸及經顱磁刺激之創新療法,亦透過舉辦每年的身心介面國際研討會,建構國際交流平台,促成國內外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進而提升我國研究水準。
多年來,蘇冠賓副院長以嚴謹的態度,持續帶領研究團隊探索營養精神醫學領域,對於改善憂鬱症的治療,以及探索憂鬱症病因的研究不遺餘力。基於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治療理念,他著手在安南醫院創建台灣第一個憂鬱症中心,引進美國哈佛大學麻州綜合醫院憂鬱症的整合醫療模式,結合實證醫學與科技發展,從身心疾病的預防、早期篩檢至促進身心靈的健康,全方位推動21世紀的大腦保健。
此外,蘇冠賓副院長還是台灣憂鬱症研究領域論文引用排名第一的科學家,過去20年間持續在各大國際期刊發表系列性憂鬱症之生物機轉研究,不僅在創新治療及病因學上提供前瞻且先進的觀點,更幫助台灣在精神醫學研究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重視。除受邀擔任國際脂肪酸研究學會(ISSFAL)的理事、期刊(Brain Behaviour and Immunity)的副總編輯,更在2013年與2016年分別參與創建國際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ISNPR)及台灣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TSNPR),並於2023年獲選ISNPR副理事長。
除了發現具實用價值的臨床研究的成果,蘇冠賓副院長更嘗試利用基因體、神經影像、動物模式與細胞模型,探究憂鬱症及治療上的分子生物學機制,例如身心介面實驗中心進行的計畫,就包括以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及正子斷層造影(PET)來探討Omega-3脂肪酸、針灸、經顱光剌激及磁刺激之神經迴路作用機轉;以「動物模式」來研究肥胖、疼痛、壓力與憂鬱之共同致病病因及治療機制;以「細胞模型」來研究發炎、過氧化壓力及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在藥物與非藥物抗憂鬱治療上機制等研究。
而近三年COVID-19疫情襲捲全球,蘇冠賓副院長也積極與國際知名學者合作,針對疫情引發的心理健康問題,帶領團隊積極與國際交流和合作,發表多篇高影響力的論文,展現台灣在大腦神經醫學的學術軟實力。鑒於全世界都逐漸進入後COVID-19時期,患者疫後產生嚴重且長期的「長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19),包含咳嗽、腦霧、頭痛、失眠等症狀,尤其是對心理健康造成的影響,他更號召臺灣各醫療院所身心科負責人,組成長新冠多中心研究群組FOCuS(Formosa Long COVID Multiceter Study),大幅推動長新冠身心治療進展。
綜上所述,蘇冠賓副院長於營養精神醫學的長年貢獻與傑出表現,讓他陸續獲湯森路透科學卓越研究獎、美國精神分裂症及憂鬱症研究聯盟年輕學者獎、英國精神藥理學會精神藥理研究獎、國際脂肪酸研究學會早期生涯成就獎、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等獎項肯定,本次再獲第21屆有庠科技獎殊榮,可謂實至名歸。他對此表示,「十分感謝有庠科技獎的認可,能與各領域頂尖學者共同推動台灣新興科技的發展,備感與有榮焉。」同時,他也期許未來能率領研究團隊,持續精進並發揚台灣的營養精神醫學專業。
【看更多新聞】
- 中央社/〈勇於突破、科技創新~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蘇冠賓教授榮獲第二十一屆有庠科技獎座殊榮〉
- 台灣好新聞/〈安南醫院蘇冠賓副院長 獲第21屆「有庠科技獎」生技醫藥殊榮〉
- TNN台灣地方新聞/〈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獲第21屆「有庠科技獎」 生技醫藥傑出表現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