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復健運動

肺癌的復健運動
簡介
肺癌病人若進行肺葉切除手術,潛藏風險除了肺功能損害外,術後傷口疼痛常導致病人畏懼呼吸及咳嗽,進而容易造成痰液累積、肺部塌陷、擴張不全及肺部感染,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病人呼吸衰竭或死亡。因此,早期復健介入可以顯著降低治療副作用的發生、大幅提升病人生活品質。
肺癌術後復健介入
應儘量減少臥床時間,盡早下床。(除非病人有術後感染或嚴重氣喘等問題)
術後臥姿 |
肺部及胸部擴張技巧: 橫膈式呼吸合併使用胸部擴張運動 |
●為避免肺葉擴張不全,床頭可搖高至30~45度, 以便作腹式深呼吸運動及咳嗽。 ●每2小時轉換姿勢或翻身一次。 ●引流瓶放置低於手術部位,維持順暢引流。 |
雙手打開時吸氣,縮回時吐氣,吸吐比約1:2 或1:3,每天三回,每回重複10-15次。若體力許可,可以使用棍棒的工具或彈力帶加強阻力(彈力帶拉開時吸氣、鬆開時吐氣)。 |
- 氣道清潔技術:可促使痰液鬆動並引流至較大氣道,以利痰液藉由咳嗽動作排出。通常於術後每天執行2-4次胸腔物理治療,並配合咳嗽運動來促進痰液的清除。
- 姿位引流:姿位引流可將痰液藉由重力引流至中央大支氣管處。執行時,將需要引流之肺葉置於上側,或根據治療師之指導,躺在特定姿位下15分鐘。過程中如果出現嚴重咳血、出現無法耐受之症候(如:心跳不規律、心跳明顯變快或變慢、頭暈、或呼吸困難)應停止引流。若有服用止痛藥者,最好在服藥後20分鐘再進行;飯後一個半小時內不宜進行。
肺上葉
肺中葉
肺下葉
- 扣擊及支持咳嗽技巧
-
支持咳嗽技巧
扣擊
咳嗽時可將身體略向前彎,用雙手或用枕頭壓住傷口,減少咳嗽時引起的疼痛。先深吸口氣後,閉氣1秒後,嘴巴張開後快速且用力的將痰咳出,切忌由喉頭發聲。
將手弓成杯狀或以拍痰杯,兩手交替拍打於需要引流的部位。有痰的肺葉朝上,若痰液過深,可墊高屁股。於吸氣或呼氣期均可實施。強度以可以忍受為原則,每一部位至少5分鐘。
- 術後床上活動:可避免因為不活動所造成的關節僵硬攣縮或肌力下降等情形。早期下床活動也可增加肺部換氣容積,利於痰液排除,及減低肺部併發症發生。一般在手術後第一天,就可以開始簡單的床上活動,並在可以忍受的情況下,盡早開始下床活動。每個動作建議一回10次,每日3回,每回的次數也可視您的能力做加減調整,過程中若產生疼痛、抽筋等現象請立即停止。
-
肩平舉
肩側平舉
手肘伸直/彎曲
將手上舉至耳邊,停留5-10秒再慢慢放下。可配合呼吸運動,手上舉時吸氣,放下時吐氣,吸氣/吐氣時間比約1:2。
將手平舉至耳邊,停留5-10秒再慢慢放下。可配合呼吸運動,手平舉時吸氣,放下時吐氣,吸氣/吐氣時間比約1:2。
手肘彎曲,停留5-10秒再慢慢放下。可配合呼吸運動,手彎曲時吸氣,放下時吐氣,吸氣/吐氣時間比約1:2。
小腿伸直運動
直膝抬腿運動
抬臀運動
膝窩下方墊毛巾捲,兩腳輪流慢慢地抬高前踢,停留5-10秒再慢慢放下。可配合呼吸運動,腳踢直時吸氣,放下時吐氣,吸氣/吐氣時間比約1:2。
一腳彎曲固定在床上,另一腳慢慢地抬高前踢,停留5-10秒再慢慢放下。可配合呼吸運動,腳踢直時吸氣,放下時吐氣,吸氣/吐氣時間比約1:2。
雙腳彎曲固定在床面,出力將臀部抬離床面,停留3秒後再慢慢放下。可配合呼吸運動,臀部抬高時吸氣,放下時吐氣,吸氣/吐氣時間比約1:2。
- 早期下床活動:應在有家屬或看護陪同的情形下進行,從靜態站立開始,若覺得體力尚較虛弱,可利用椅背或扶手來協助站立的平衡,之後可以選擇平地踏步的方式慢慢增加運動能力與心肺適能。活動過程中若出現頭暈、噁心、呼吸困難、心跳不規律等情形,應立即停止運動並休息。
-
靜態站立
平地踏步
行走訓練
練習站立,每天三回,每回5~10分。若覺得體力尚較虛弱,可利用椅背或扶手來協助站立平衡。
站立時輪流將腳向前踩一步再收回,每天三回,每回15~20下。肌肉量不足、體力不好的病人,可以少量、多次做。
手術後,若體力狀況允許應盡早下床活動。剛開始下床行走時,可能因姿勢性低血壓容易頭暈,須注意安全並依據個人情況調整走路速度和距離。另外,行走時應注意管路順暢。
若有任何疑問,請不吝與我們聯絡
電話:(06)355-3111 分機 33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