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衛教單張
- 學齡前兒童日常生活中的平衡訓練
學齡前兒童日常生活中的平衡訓練

學齡前兒童日常生活中的平衡訓練
2024/10/14
平衡指的是人類在執行靜態或動態的功能性活動時,例如坐著吃飯、站立、行走、跑、跳,維持自身軀幹穩定的能力。
平衡的發展
隨著神經系統逐漸發展,從嬰兒時期就會開始逐步出現相關的平衡反應,如翻正反應(Righting reaction)、保護性反應(Protective reaction)……。大約在15~20個月前後,幼童在可以獨立站之後開始出現跨步反應;在24~29個月之後,開始可以在平衡木走3步、嘗試單腳站約2秒;而後在4歲後開始腳跟腳趾相接向前走直線、單腳跳;約5歲後可以連續墊著腳尖走直線等。適當的平衡發展,不僅能小朋友童在探索環境的過程中減少跌倒的危險,也能讓他們逐漸有能力執行更具技巧性的體適能活動。
●走直線
- 戶外人行道有許多在地上標示明顯的直線,家長可以在戶外安全處或可利用家中磁磚標線讓小朋友練習沿著直線向前走、向後走,盡量不要踩出去。
- 練習踮腳尖沿著直線走___公尺,中途盡量不要讓腳跟落地。
- 練習走直線時單腳腳跟需碰到另一腳腳尖,減少站立時底面積,增加平衡難度
- 單腳站
- 平常穿褲子與穿鞋子的時候,可以讓小朋友練習扶著牆壁站著,抬起一隻腳穿。
- 單腳輪流站立並維持 ____ 秒鐘,以增加靜態平衡能力。家長可先由扶孩子的雙手開始,再逐漸減少給予的支撐。
- 練習踢球相關活動,可給予鼓勵口令請他嘗試單腳站立把腳向後勾、將球踢遠、踢高,在遊戲中練習單腳支撐的能力。
- 不穩定平面
- 在草地或沙地玩耍、奔跑,練習動態平衡能力。
- 練習站立墊腳尖維持不動___秒鐘,可以拿小朋友喜歡的玩具放在頭頂上方3-5公分處,讓他需要墊起腳尖並雙手舉起才拿得到,藉此讓他反覆練習墊腳尖下可穩定站立並維持數秒的能力。
- 讓小朋友站立於不穩定平面進行互相丟接球的遊戲,家長可以將球的落點拋在可接球範圍內並適當的變換方向,讓小朋友伸手嘗試接住的過程中練習到重心轉移。
- 練習動態平衡體能活動
- 溜直排輪、滑步車、腳踏車等。
編碼:
若有任何疑問,請不吝與我們聯絡
電話:(06)355-3111 分機 330086
若有任何疑問,請不吝與我們聯絡
電話:(06)355-3111 分機 330086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