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藥物服用須知

止痛藥物服用須知
止痛藥分類
止痛藥依其作用區分為:固醇類止痛藥、乙醯氨酚類藥物(Acetaminophen)、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鴉片類止痛劑。
藥物介紹
●固醇類止痛藥
此即為俗稱「美國仙丹」,利用類人體合成賀爾蒙,達到快速止痛、發炎症狀解除的目的。因長期使用副作用易引起水腫、水牛肩、月亮臉及代謝方面等全身性影響,須由醫師評估後才能使用。
●乙醯氨酚類藥物(Acetaminophen)
此類藥物直接作用在腦中樞神經,阻斷疼痛傳導,達成鎮痛或解熱的效果。坊間常見如普拿疼、普拿疼加強錠及斯斯等。該藥物不可大量服用(成人每天最大劑量不超過4000毫克),對肝臟功能異常族群亦須小心使用。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簡稱NSAIDs)
此類藥物主要藉由阻斷相關發炎反應,達到解熱、鎮痛、消炎等臨床目標。一般酸痛貼布、痠痛藥膏及嬰幼兒退燒栓劑、退燒藥水等多屬此類藥品。NSAID最常見副作用為腸胃不適、潰瘍性疾患、腎功能損傷等,因此需遵從醫囑不建議長期自行購買及使用。
●鴉片類止痛劑
其主要用於使用非鴉片類止痛劑無效的中度至嚴重性疼痛疾患,因長期使用可能有成癮疑慮,因此列為管制用藥。須由醫師經疼痛評估後才能依規定開立使用,非癌症病患另須依食品藥物管理署規範定期評估並持續監控。
止痛藥正確使用(5要5不)
五要分別為:
●要知道風險:要知道使用止痛藥種類,過量使用止痛藥會傷害肝臟、腸胃、腎臟。
●要清楚標示:要看清楚藥品的藥袋、藥盒或仿單(說明書)的「成分」及注意事項,並依照指示服用藥品。
●要告知醫師自身狀況:要告訴醫師是否曾對此類藥物過敏、是否有肝臟、腸胃、心臟等疾病,及有無喝酒
或同時併用其他藥品。
●要遵照醫囑:要遵照醫師、藥師的指示服用。
●要詢問專業醫師或藥師:服用止痛藥物後,如有任何不適症狀,像是:過敏反應、尿液減少、四肢腫脹
等,請與醫師、藥師聯絡並盡快就醫。
五不依序為:
●不亂買:不聽、不信、不亂 吃、不推薦;不買來路不明藥品。
●不喝酒:使用止痛藥物應避免飲酒,因可能造成肝損傷。
●不併用: 除非是醫師處方,否則不宜自行併服不同種類的止痛藥,而且也不要過量。
●不空腹: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在長期使用的情況下,可能造成腸胃不適甚至出血,因此建議與食物一起
服用,或是飯後服用,保護腸胃健康。
●不過量:每個月自行服用止痛藥的天數應控制在3~4天內,最多不要超過8天,超過8天,建議還是就診以
了解是否有其他潛存的疾病問題,或需要調整用藥。
藥物的貯存
止痛藥應存放在陰涼及乾燥的地方。除非藥物標籤上列明,否則藥物不應貯存在冰箱內。此外,藥物應妥善存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以防止兒童誤服。
若有任何疑問,請不吝與我們聯絡
電話:(06)355-3111 分機 2290.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