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介紹
- 心臟內科
- 心衰竭治療的全面解析 如何透過多元治療降低死亡風險
心衰竭治療的全面解析 如何透過多元治療降低死亡風險
38歲男性至心臟內科門診就醫時,主訴過去一個月在工作時有呼吸困難及容易疲倦的情況,並伴隨有夜間頻尿及無法平躺的狀況。經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患者左心室功能失調,出現心衰竭的情況。經計算左心室射出分率僅28%只有不到正常的一半,在給予心衰竭的藥物治療4周後,病患症狀獲得大幅改善,已逐漸恢復正常日常生活及工作。
安南醫院心臟內科林志展主任表示心衰竭(Heart Failure, HF)指的是心臟無法有效供血以滿足身體的需求,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疾病。患者如果沒有接受有效治療1年死亡率超過10%,5年死亡率可以達到50%,這樣的死亡率甚至超過一些惡性癌症的5年死亡率。
林志展主任表示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心衰竭的治療方式日益多元化,涵蓋藥物治療、生活方式調整、裝置治療及先進的手術技術,治療方案將更加精確與有效,能為患者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與生存預期。
一、藥物治療:是心衰竭治療的基石,常用的幾種藥物有:
-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及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這些藥物有助於降低血壓、減少心臟負擔,並改善心臟功能。最新的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抑制劑(ARNI):ENTRESTO(Sacubitril/Valsartan),更可進一步有效降低心衰竭住院率與死亡率。
- β-阻斷劑(Beta-Blockers):幫助降低心率、改善心臟功能,並減少心衰竭惡化的風險。
- 醛固酮拮抗劑(Aldosterone Antagonists):例如Spironolactone,可減少鈉和水的滯留,降低心臟負擔並改善心臟功能。
- 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原本用於糖尿病治療,但近年研究證實可降低心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
二、生活方式調整: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於心衰竭患者至關重要:
- 低鹽飲食:減少體液滯留,降低心臟負擔。
- 規律運動:適量的運動可改善心臟功能,但需由醫生評估合適的運動量。
- 體重管理:控制體重有助於減少心臟的額外壓力。
- 戒菸與限酒:吸菸和過量飲酒會加劇心臟負擔。
- 監測病情:定期測量體重、血壓,並觀察水腫或呼吸困難等症狀。
三、裝置與手術治療;當藥物治療效果有限時,可能需要輔助裝置或手術治療:
- 植入式心律調節器(ICD)與心臟再同步治療(CRT);ICD可降低心臟驟停風險,而CRT則可改善心臟同步收縮,提高供血效率。
- 左心室輔助裝置(LVAD);適用於嚴重心衰竭患者,作為心臟移植的過渡方案或長期治療選擇。
- 體外加強反駁治療(EECP):可以促進血管再生,改善血液循環,對於嚴重難治型心衰竭患者可以有效改善症狀
- 心臟移植:當其他治療無效時,心臟移植可能是唯一的長期解決方案。
四、未來發展與最新研究:
- 基因與幹細胞療法:可能修復受損的心肌細胞。
- 新型藥物:如myosin活化劑,可直接增強心臟收縮力。
- 人工心臟:為無法接受移植的患者提供新的選擇。
林志展主任指出,心衰竭的治療需要綜合考量多種因素,從藥物、生活方式改變,到先進的裝置與手術治療,安南醫院心臟內科均會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人化調整。未來,心衰竭的治療方案將更加精確與有效,為患者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與生存預期。
更新日期:2025/04/28